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,台灣十八歲以上的民眾,有超過九成的人有牙周病的問題。
牙周病的症狀初期大多不會有明顯的疼痛,所以很容易被疏忽而延誤就醫。牙周病不得不重視的原因,
除了會造成口腔的問題以外,還有可能引起其他疾病,譬如影響糖尿病的血糖控制、引起血栓、甚至導致懷孕婦女早產。
何謂牙周病?
牙醫師所指的“牙周”是指牙齒周圍組織,包括牙齦、牙周韌帶與齒槽骨,
在牙齦與牙齒的交界處稱為牙齦溝,牙菌斑在牙齦溝內堆積沒有清除掉,
隨著時間累積就會形成牙結石,而這些拓展到牙齦溝深處就會引起牙齦的發炎反應,進而形成牙周病。
牙周病治療:
牙周病治療前需要經過完整的牙周檢查與全口X光的檢查、咬合檢查等等,並且詢問病史、
了解病人的清潔習慣及方式、確認是否有抽菸、嚼食檳榔等習慣。接著會先檢查口內牙齦的顏色及形狀,
看看有沒有明顯的紅腫及發炎。並配合使用「牙周探針」,去檢查牙周破壞的程度。
牙周病治療目標是把牙齒表面與牙根深部的牙菌斑、牙結石清除,幫牙齒周邊盡可能做徹底的清潔。
此外,病患必需學習正確的口腔衛生清潔方式,包括刷牙方式、牙線以及牙間刷使用、搭配漱口水輔助清潔,避免牙菌斑堆積導致牙周病的復發。
敏感性牙齒
在牙周治療過後,由於牙齦退縮,牙根外露,造成覆蓋牙神經的牙本質暴露。
當牙齒受到冷熱的變化或吃特定食物(酸或甜)時,會引起一顆或多顆牙齒疼痛。
針對牙齒敏感的處置,大致上可分為「居家用」與「診間處置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