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什麼是睡眠障礙? 門診最常見的就是失眠問題,多數的『失眠症』是屬於次發性的,也就是導因於其他各種不同的生理或精神疾病,所謂找不到病因的『原發性失眠症』比率約在10%以下。
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對睡眠障礙定義包括兩個要點:
一為連續睡眠障礙時間長達一個月以上
二為睡眠障礙的程度足以造成主觀的疲累、焦慮或客觀的工作效率下降、角色功能損害。 若依失眠時間的長短則可分為短暫性失眠(小於一週,多半是在經驗到壓力、刺激、興奮、焦慮時,像重大身體疾病或開刀、親朋好友的過世、和嚴重的家庭、工作、或人際關係的問題等),短期性失眠(一週至一個月,如時差、輪班的工作等,多會隨著事件的消失或時間的拉長而改善),和慢性失眠(大於一個月,原因相對較複雜且難發現)。
1. 失眠:睡太少或覺得沒睡夠、難以入睡、半夜覺醒或是睡眠品質不好。
2. 嗜睡:睡太多,清醒時還打盹,如「睡眠暫停呼吸症」「睡眠不足症候群」「猝睡症」。
3. 睡醒週期失調:常見於國際旅行,如搭機到美國產生的時差。 4. 類睡症(睡中異常):睡眠時或前後出現異常行為,如夢囈、夢遊、夢魘、磨牙。
- 入睡困難:擔心會失眠,焦慮緊張、胡思亂想、坐立不安,焦慮症患者最常見。
- 維持睡眠困難:睡眠很淺,一點點聲響或光線就覺醒。
- 睡眠品質不佳:主觀地認為睡不好,不能熟睡或頻頻做夢,或是雖然有睡覺,卻仍然沒有精神。
- 過早覺醒:半夜醒來,輾轉反側,難以成眠,在憂鬱症患者常見。
若是慢性失眠,原因就必須去探討,例如:身體疾病本身及因為病痛所引發的擔心、焦慮、憂鬱等,均容易導致失眠症。心臟病患者、癌症患者、氣喘病、胃潰瘍、慢性腎病、內分泌疾病、關節炎、神經科疾病(帕金森氏症)及過度肥胖症等,均易引發失眠症。此外,食物如咖啡因(茶葉、咖啡、可可等),或是含有安非他命類的提神藥物、減肥藥物等,還有酒精類都會造成失眠;而某些感冒藥、消炎藥、高血壓藥物、治療過動兒的藥物等都會引起失眠問題。有些患者的失眠和精神疾病有關,例如焦慮症、憂鬱症、躁鬱症、精神分裂症、藥癮與酒癮、人格疾患等
- 環境治療:即睡眠衛生原則--少睡白天、勿睡前飽食、勿睡前飲酒
- 藥物治療: 能夠不用藥就儘量不用藥,用藥時建立正確的認知,藥物治療不等於服用安眠藥,而且針對失眠的病症和原因,給予處理 (身體疾病、精神疾病)
- 行為治療:失眠者容易對外在環境的刺激產生制約反應,無法放鬆自己,導致失眠。透過放鬆技巧訓練,生理回饋訓練等,學習放鬆全身的肌肉,控制自己的呼吸、心跳等,來減輕焦慮,紓解緊張。
- 維持規則作息,每日按時入睡及起床。
- 不要強迫自己入睡,若躺在床上超過卅分鐘仍睡不著,就起床做些溫和的活動,直到想睡再上床。
- 嚴格限制在床上的時間,白天不要碰床,晚上想睡才上床睡覺;避免把床或臥房做為看電視、打電話等場所。
- 維持舒適睡眠環境,如適當室溫、燈光、減少噪音及舒適床墊。
- 晚餐後避免咖啡、茶、可樂、酒及吸菸。
- 避免夜間頻尿,晚餐後少喝水及飲料。
- 睡前適量小點心有助睡眠,但不宜吃太飽。
- 每日規律運動,睡前宜做溫和及放鬆身心的活動,如泡熱水澡、肌肉鬆弛及呼吸運動,切忌睡前劇烈活動。
- 尋求醫師專業協助,避免自行服用過量安眠藥物。